[轉(zhuǎn)載]千山收藏:蘇軾詩詞欣賞_編織博客

2014-07-20 11:39 書墨情緣 查看博客原文

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

【出處】?宋·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出次韻》

【鑒賞】?蓼:讀作了,是一種野草,味道苦辣。少年時代,歷盡苦難折磨,那種辛苦的滋味,就像是在吃蓼草一樣,又苦又辣;老年以后,生活平靜逍遙,那種清閑的感覺,就像是在吃甘蔗一樣,有甜又香。這兩句詩形容人生不同階段的各種境遇。少年時代,奮勇沖破無數(shù)難關(guān),吃了不少苦頭;老來漸入坦途,一切稱心如意。唯有在少年時代歷經(jīng)磨練,才會有老年以后的清閑舒適?,F(xiàn)今常用“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這兩句詩,來勉勵人要及時努力,有了辛勤耕耘,到后來才會有美好的收獲。

【原詩】?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黃州見花發(fā),小院閉門風(fēng)露下。萬事如花不可期,余年似酒哪禁瀉。憶昔還鄉(xiāng)溯巴峽,落帆樊口高桅亞。長江滾滾空自流,白發(fā)紛紛寧少借。竟無五畝繼沮溺,空有千篇凌鮑謝。至今歸計負(fù)云山,未免孤衾眠客舍。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饑寒未至且安居,憂患已空猶夢怕。穿花踏月飲村酒,免使醉歸官長罵。

?

?

水清石出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

【出處】?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恩二僧》

【鑒賞】?溪水清澈,水底的石頭就會清楚地顯露出來,在水中游玩的魚兒清晰可數(shù),深林里寂靜無人,只聽鳥兒相互間輕快地招呼著。清幽無人的寧靜世界中,自然流露出一種動人的畫意與詩情,那股清逸、脫俗的韻味,真令人回味無窮。

【原詩】?天欲雪,云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水清石出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天寒路遠(yuǎn)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茲游淡薄歡有余,到家恍如夢蘧蘧。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

?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出處】?宋·蘇軾《食荔枝》

【鑒賞】?蘇軾愛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這是他吟詠荔枝的名句,說他每天大吃荔枝三百顆,那種鮮美、可口的味道,使他很想長久做個嶺南人。荔枝屬亞熱帶以南的植物,中國僅產(chǎn)于嶺南一帶;臺灣南部也產(chǎn)荔枝,但在大陸北部則非常少見。后人引用“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這兩句詩,來表示荔枝鮮美好吃;也可說明嶺南盛產(chǎn)荔枝。

【原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橋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

?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出處】?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鑒賞】?我這流浪天涯、身心疲倦的旅客?。∫恍膽涯罟蕡@,癡迷地望著山中那條通往家鄉(xiāng)的歸路,幾乎把心眼都給望穿了。異鄉(xiāng)羈旅、天涯漂泊的流浪客,癡癡地望著山中歸路,思念故園親友,情愿望斷心眼。只是事與愿違,不禁感嘆有家歸不得,不知何時才能踏上歸途。蘇軾是宋代的大詩文家,他的作品多半情意真摯,感人至深,這或許與他坦率、曠達的性格有關(guān)。

【原詩】?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

?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出處】?宋·蘇軾《江城子·別徐州》

【鑒賞】?天涯淪落,內(nèi)心有無限的愁思悲緒;難得與故人相逢,卻有要匆匆分手。異鄉(xiāng)游子,他鄉(xiāng)遇故友,本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可是聚少離多,相逢太匆匆。漂泊天涯的游子,懷抱著滿腔的離情別緒,心情十分哀凄,今日一別,何時相見?依依離愁,情何以堪?

【原詩】?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fēng)馀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

【鑒賞】?原詩中的橫看:正面看。嶺:不很高的山,形狀長而平。峰:山的頂端,形狀尖而高。緣:因為,由于。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廬山上。原詩的意思是:正面望去高嶺橫空,側(cè)面一看卻成了峻拔的奇峰。從遠(yuǎn)近、高低不同的角度來看,更是千姿百態(tài)。雄偉的廬山??!為什么認(rèn)不清你的真面目?只因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這首詩描寫了廬山的秀麗多姿和作者自己從觀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啟發(fā),意在說明觀察事物如果不是處在錯綜復(fù)雜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認(rèn)識事物的本來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寫出“當(dāng)局者迷”的情境;“不識廬山真面目”常用來比喻無法認(rèn)清一個人真正的底細(xì)與才干?!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xiàn)今用來說明人們要全面、客觀地認(rèn)識和觀察問題。

【原詩】?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出處】?宋·蘇軾《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鑒賞】?古往今來,多少悲歡離合的無常世事,就像一場夢幻;可是又有誰曾經(jīng)從這夢幻中覺醒過呢?只有那舊歡伴著新怨,不停地在流轉(zhuǎn)罷了。感嘆明知人生如夢,卻沒有覺醒的時候。人生有太多的無奈與矛盾,但人類卻往往跳脫不出這層束縛,怎不令人扼腕嘆息呢?

【原詩】?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

?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處】?宋·蘇軾《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鑒賞】?只有多情的流水,伴著我悠閑的行走?!爸挥卸嗲榱魉槿诵小边@句詞,意境高妙,十分動人。就整首詞讀來,別有一股惆悵迷惘的意味。

【原詩】?雨暗初疑夜,風(fēng)回便報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細(xì)草軟沙溪路馬蹄輕。卯酒醒還困,仙村夢不成。藍(lán)橋何處覓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1284-0.jpg


1284-1.gif?青春就應(yīng)該這樣綻放??游戲測試:三國時期誰是你最好的兄弟??!??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1284-2.jpg

新跟帖 (共1 條評論)

查看更多評論。。。